城市名片公益先行——深圳打造“志願者之城”

  深圳工服       |      2023-11-24 16:02:38

  维基体育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經濟社會的騰飛,深圳的各類公益性社會組織得到蓬勃發展。深圳是全國志願服務的發源地之一,自1989年起步以來,誕生了國內第一個法人志願者組織、第一批國際志願者、第一部地方性志願服務法規、第一個“義工服務市長獎”、第一本青少年志願服務教育讀本、第一張証卡分設多功能電子義工証。2011年底,深圳在全國首個系統性提出建設“志願者之城”,推動志願服務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以志願組織為代表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已發展壯大為一支重要的第三方力量,成為深圳建設公民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堅實基礎。深圳義工“參與、互助、奉獻、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也已經成為深圳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客觀環境、內在動力和外在契機等三個方面分析,深圳志願服務發展得益於其獨特的城市稟賦和社會文化,而世界大運會等重大契機是“志願者之城”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一)城市稟賦提供了良好環境。一是經濟基礎。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特區成立前30年GDP年均增長達25%,從一個邊陲小鎮成為國內經濟總量第四大的城市,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經濟體制改革進程走在全國前列,為志願服務的廣泛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二是文化傳承。一方面,深圳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文化在這裡交匯、碰撞、融合,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這裡既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又充滿了各種全新的時代理念。中國悠久歷史長河中蘊含的朴素的義工精神,與現代義工的助人理念和現代化的制度形式,在深圳有了融合的平台。三是地緣優勢。深圳毗鄰港澳,受西方志願文化的影響較深。特別是積極學習借鑒香港的經驗,於上世紀90年代就建立起社會化程度較高的志願服務體系,並逐步建立了“社工+義工”聯動、志願服務組織法人化等工作機制。

  (二)經濟社會轉型創造了大量需求。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經濟和社會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與進步,與之相伴的是各種社會問題,帶來了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的強烈的志願服務需求:一方面,經濟和社會急劇轉型帶來的人們生活狀況的變化、外來建設者在陌生環境中情感和物質的支持、社會服務力量的相對缺乏等問題,急需一支服務力量。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深圳人在相互競爭中對互愛的渴望、對互助的追求,比任何地方都顯得更為迫切和強烈,“奉獻愛”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需求﹔同時,“先富帶后富”的責任意識,也使深圳人格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深圳人樂於助人、甘於奉獻的特質成為志願服務發展的精神基礎。

  (三)政府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的支持與推動,是深圳志願服務產生和發展的強力后援。政府推動由民間力量參與公共服務的思路,推動各類民間組織成為在政府和企業之外,服務公共職能的第三支重要力量。198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列明了“社會團體法人”的法律地位,為第一個義工社團法人的誕生提供了法律基礎。深圳義工誕生后,深圳市、區政府在在國內率先探索了“政府委托代理”、“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人員編制、財政經費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使之成為政府公共職能的有效補充。在義工事業的發展中,深圳以法制和制度實現了義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深圳市義工服務條例》的通過、對鮮血和見義勇為的鼓勵、市長親自為優秀義工頒獎等舉措,給予了義工激勵,為義工解決了后顧之憂,讓義工事業有了制度保証。

  (四)重大活動帶來了重要發展契機。1990年市義工聯的成立、1999年首次組織高交會志願服務、2005年出台《深圳市義工服務條例》等重大事件,特別是2011年組織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志願服務,對深圳“志願者之城”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是帶動了全民參與。127萬賽會志願者、城市志願者和社會志願者直接服務大運,20%左右的市民以參與社區治理、文明引導、綠色出行等多種方式踐行志願服務,演繹了志願服務的全民總動員。大運會之前,深圳注冊志願者人數年均增長16%左右,2011年之后注冊志願者人數年均增長達64%。二是形成了社會風尚。“紅馬甲”、“向日葵”、“小青蔥”在世界大運會“不一樣的精彩”成為志願服務的最佳展示,“參與、互助、奉獻、進步”的深圳志願精神、“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願者”等志願口號深入人心。三是建立了服務終端。大運會后保留58個城市志願服務U站作為服務市民的“門店終端”,累計有50萬人次的志願者依托U站服務市民,成為“志願者之城”建設的重要標識。

  “志願者之城”建設工作得到深圳全市上下的支持和推動,逐步探索出具有深圳特色的志願服務工作體系。具體體現在:

  (一)加強宣傳,全民參與,始終堅持社會化運作。建立組織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一套運作模式。一是組織化動員。市委市政府成立“志願者之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同志親自擔任組長,市委組織部等17家單位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團市委,形成強有力的志願服務工作領導機制。各區、各行業、各系統聯動,形成全市共建“志願者之城”工作合力。二是社會化動員。參與群體社會化,全市注冊志願者中,非戶籍人口佔59%,戶籍佔41%﹔在校學生佔18.0%,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佔22.4%,企業員工佔26.6%,其他社會人士佔33%。資金保障社會化,注冊成立深圳市志願服務基金會,除由財政支持500萬元啟動資金外,面向社會募集原始資金超過900萬元,用於資助和實施志願服務項目。組織運作社會化,市義工聯以社團方式運作,由社會人士擔任理事會會長,以“直營”的方式推動直屬的各志願服務組發展,以“加盟”的方式吸納團體會員單位,廣泛聯系社會各類公益性社會組織。

  (二)加強立法,完善機制,始終堅持法制化服務。構建法規政策與配套措施相結合的一套制度體系。一是構建法制框架。2005年7月1日,《深圳市義工服務條例》頒布實施,從法理上進一步規范了志願服務工作,推動深圳志願服務邁上法制化發展軌道。市義工聯作為全市志願服務活動的統籌協調者,建立了理事會、監督委員會、道德委員會和法律顧問單位的社團法人治理結構。二是明確政策方向。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建設志願者之城的意見》、《深圳市“志願者之城”建設目標指引》,進一步明確了全市志願服務的發展方向和路徑。三是制定配套措施。各區、各高校出台建設“志願者之區”、“志願者之校”的文件,各行業、各系統制定志願服務積分入戶政策、市民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黨員志願服務“四化體系”建設、“公務員志願者服務日”行動方案等,有效激發了志願者的積極性。

  (三)加強交流,促進合作,始終堅持國際化方向。深圳義工的誕生,建立在向香港和國際發達地區學習的基礎上,其本身就是國際化和本土化結合的過程,是國際交流的成果。多年來,深圳義工聯充分發揮窗口優勢,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參與義工服務國際項目,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義工服務理念和經驗。建立義工互訪項目和交流機制,每年有近百批次,上千人次的互訪團隊參與國際交流。積極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志願服務工作經驗,探索理念與產品輸出相結合的一種文化推廣模式。一是弘揚志願服務理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願服務理念入選深圳“十大觀念”,“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願者”成為城市宣傳的“流行語”,“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成為深圳人熟悉的口號。二是推動志願服務課程化。編制全國第一本《青少年志願服務讀本》,並在16所中小學開展志願服務課程化試點,3所高校開設志願服務選修課程。28.6%的注冊志願者為28歲以下的青少年,每年暑期參與志願服務的學生達到10萬多人次。三是全媒體傳播志願文化。發布“志願深圳”微信服務號,推出“志願者之城”動漫、畫冊、手機報。在全市主要交通樞紐、公交車身及站台等設立2000多塊志願服務廣告,志願服務廣告佔全市公益廣告數量的3%。全市各級志願者組織積極開通微博,粉絲數超過120萬。聘請易建聯、李雲迪、陳定等知名人士擔任深圳志願者形象大使。

  (四)找准需求,發展組織,始終堅持專業化發展。著力打造專業化與大眾化相結合的項目庫。一是專業化。針對市民的個性化需求,集中力量打造深圳志願服務“U愛”品牌。在助殘等重點領域,開展“U愛康行”青年志願助殘陽光行動。在環保、教育、應急、醫療等19個領域成立專業志願服務組織,打造品牌項目,切實服務居家養老、法律援助、校外教育等個性化需求。二是大眾化。依托深圳“智慧型”志願服務信息平台、“志願深圳”微信公眾號,建立志願服務項目庫,實現志願服務項目發布、推介、報名、簽到、考勤的“無線”管理。自2014年3月5日發布“志願深圳”微信公眾號服務平台以來,全市各級志願者組織發布志願服務項目累計達1616項,涵蓋應急培訓、教育培訓、垃圾分類等多個服務領域。

  (五)搭建平台,提升服務,始終堅持信息化建設。著力建設虛擬化與實體化相結合的工作平台。一是建設智慧型“志願者之城”信息平台。在全國率先推出集管理與服務為一體、証卡分設多功能的電子義工証,目前“志願深圳”手機應用、志願服務PC端信息化平台、電子義工証、POS考勤終端機全部推廣運行,“一庫、多終端”的智慧型“志願者之城”信息化體系正式形成,初步建立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市民的三方互動機制和供需對接機制。二是打造社區志願服務實體陣地。2013年7月,團市委、市社工委、市民政局聯合出台《關於推動志願服務社區化的意見》,將志願服務納入社會建設和社區工作格局,依托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社區志願服務U站。目前,全市建成社區U站98個,在社區服務中心的覆蓋率達24%。35萬社區志願者以社區U站為主要陣地,開展社區矯正、社區平安、社區教育等7類常規服務和20項“菜單式”特色項目,37%的社區每周開展1次志願服務。

  (六)黨政重視,雙工聯動,探索培育、激勵、監督相結合的一套管理體系。一是探索志願服務培育機制。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分別牽頭成立深圳市服務職工社會組織聯合會、青年社會組織總部、婦女社會組織服務基地,團結、聯系、吸納186家同類社會組織參與志願服務。福田、南山、龍華等區分別成立市高新科技園區青年志願者孵化中心、少兒社會組織服務基地、志願服務中心,為公益性社會組織注冊、承接政府職能、參與志願服務等提供支持。二是探索建立志願者長效激勵體系。政府激勵方面,在全國首個推出“義工服務市長獎”,率先出台志願服務積分入戶政策。組織認証方面,全市形成志願者組織認定“一星級到四星級”、“深圳市五星級志願者”、“深圳市百名優秀志願者”等多層次、廣覆蓋的志願者榮譽認証體系。社會關愛方面,團市委聯合中國銀行、中國電信、深圳通公司等推出電子義工証,持証的志願者免費獲得實名制紅馬甲以及在市內參加服務期間的10萬元保險。三是探索志願服務評估監督機制。建立市、區義工聯的直屬服務組、團體會員工作制度,全市志願服務逐步實現網上管理,接受公眾評議。

  深圳建設“志願者之城”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志願服務事業發展接近國際城市的先進水平,志願者之城初步建成”。根據團市委委托深圳市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的評估結果,截至2013年底,深圳“志願者之城”建設的20項目標指引已經實現10項,其余10項正在積極推進中,志願服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培育城市精神、促進城市文明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志願服務工作實現“六大創新突破”。一是創新志願服務工作規劃。制定國內第一部“志願者之城”建設目標指引,在全國首次系統性提出“志願者之城”的目標體系,明確了全市志願服務工作的“路線圖”、“項目庫”、“時間表”。二是創新志願者保障長效機制。通過社會化運作的方式,為注冊辦理証件的志願者提供公益、志願服務、金融、保險、交通、醫療、旅游等9大領域的服務,在全國首次系統性免費解決志願者的証件、服裝、保險等保障問題。三是創新推動志願服務課程化。組織編寫全國第一本《志願服務青少年讀本》,並在16所中小學試點志願服務課程化,推動3所高校開設志願服務選修課程。四是創新志願者隊伍注冊條件。在全國首次將注冊志願者的年齡“門檻”放寬到10周歲以上,2011年以來全市注冊志願者年均增長64%。五是創新志願服務管理機制。建設智慧型“志願者之城”信息平台,實現志願服務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改變了深圳志願者長達24年的“紙質憑証、手工登記”的歷史。六是創新志願文化推廣模式。率先在志願服務領域引入“全媒體”概念,通過發布“志願深圳”微信公眾號、設立公益廣告、聘請志願者形象大使、推出“志願者之城”動漫等方式,全方位推廣志願服務文化。

  (二)志願文化“四個要素”深入融入城市精神。“參與、互助、奉獻、進步”是深圳志願文化的四個核心理念,隨著“志願者之城”建設的推進,已經成為深圳城市精神的重要內容。一是志願服務成為市民“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58個城市U站全年365天“不打烊”,吸引近400多萬人次的市民參與志願服務體驗,28萬人次的志願者常年提供交通引導、文化宣傳、應急幫扶等服務,在文明建設、誠信建設、禁毒宣傳、旅游推廣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志願服務成為居民“互助”的重要途徑。全市575個志願服務點遍布社區、醫院、交通樞紐等人流密集區,社區U站常年開展社區矯正、社區教育、社區平安等7類志願服務,“愛心銀行”等居民互助平台吸引社區居民通過志願服務參與社區建設,社區志願者達35萬人,約佔全市志願者的40%。三是“奉獻”的志願服務理念深入人心。深圳志願者覆蓋到10周歲以上的各年齡段,全市注冊志願者達95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例超過8.5%,人均每年志願服務時間達42小時,位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四是志願服務促進城市“進步”。青年是城市的未來,全市吸引近27萬青年參與志願服務,為城市建設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志願服務的社會功能逐步顯現,累計47萬人次的青年志願者參與“文明創建 志願爭先”活動,在深圳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發揮重要作用﹔“深圳青年義工突擊隊”積極參與汶川抗震救災,青年志願者連續15年服務高交會、連續5年服務文博會,在全市重大活動中發揮重要的人力資源補充作用。

  深圳的案例從歷史與現實、經濟與社會等多個維度展現了城市文化的發展脈絡,耐人尋味、發人深思。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專業化、社區化、制度化、信息化、國際化是深圳打造“志願者之城”的重要啟示,也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志願者工作的日益發展,細分服務對象、提高服務效率日漸成為志願服務的必然要求。法律援助、社區醫療、留守兒童教育等新興志願服務項目對志願者群體提出了較高的專業化要求。而志願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類專注於不同領域的NGO的出現則為志願服務的專業化提供了現實可能。志願服務專業化不僅有助於提升服務的精細化水平,也有助於拓寬志願服務的內涵與深度、增強其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

  進一步提高專業化水平的具體啟示包括:一是支持和發展專業志願服務組織。推動降低法人志願服務組織的注冊門檻,進一步放寬注冊資金、登記地點、會員人數等條件限制,力爭到2015年專業志願服務組織達到40個以上。二是鼓勵專業人才加入志願者隊伍。鼓勵各行業部門出台支持專業人才參與志願服務的政策措施,引導社工、醫生、教師、律師等成立專業志願服務隊伍,使擁有專業資質的志願者在隊伍中的比例由目前的15%提高到30%。三是加強志願服務理論研究。參考北京、廣州等地做法,探索建立志願服務研究機構,組建志願服務專家庫,加強志願服務的理論研究。四是推動志願服務項目化管理。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從最關注、最熱點的社會需求和問題出發,建立志願服務項目庫,通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儲備一批、實施一批、轉化一批的項目滾動管理機制。五是打造志願服務品牌。拓展大運會志願服務“U”品牌的內涵,打造深圳志願服務“U愛”品牌,在扶殘助殘、文化娛樂、心理咨詢、幫困助弱等領域,開展“U愛康行”、“U愛傳聲”、“U愛陽光”、“U愛包”等系列項目。進一步豐富城市U站、社區U站的服務內容,推廣綠道U站試點,完善U站品牌連鎖服務體系。

  隨著大運會的結束,志願服務的開展形式將從大型項目推進型逐步轉為基層社區服務型。原因有三:一是社會化運行模式下,隻有立足基層才能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發掘志願服務工作需求,使得志願服務“找得著、靠得住”。二是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社區正日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治理單元,這為立足社區自身特點開展志願服務工作提供了可能,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集中的社區可以開展相應的兒童關愛類活動,有利於提高志願服務的針對性。三是隨著志願者數量的不斷上升,就近開展志願者服務不僅降低了志願者的工作成本,也便於志願服務的管理進行。

  具體來講,志願服務社區化的啟示包括:一是加強社區U站建設。在全市所有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社區U站,納入深圳社會建設“風景林”工程,將社區志願服務納入社區服務中心的評估范疇。開發“菜單式”的社區志願服務項目,豐富不同類型社區U站的工作內容,提升社區U站的活力。二是開發社區志願服務崗位。鼓勵各行業部門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黨員活動室、社區圖書室等開發設置志願服務崗位,如社區日間照料、家庭調解、四點半學校等,便於志願者居家或在工作單位就近參與志願服務。三是發展社區志願服務隊伍。重點發展志願服務的專職社工隊伍,採取專職社工任社會服務項目經理的方式,推行“醫務社工+志願者”、“環保社工+志願者”、“學校社工+志願者”等服務形式,加快構建“社工+義工10分鐘服務圈”。

  對志願服務工作來說,制度化的意義首先在於消除不同志願者組織在注冊、認証、服務時間記錄上的差異,建立一個統一的志願者管理服務體系,從而提高整個志願服務工作的行動效率。同時,制度化也有利於更好發揮志願者的主體作用,通過為志願者提供制度化保障和專業化培訓,有利於更好調動志願者的積極性與創造力。最后,制度化有利於對各種先進經驗與創新做法進行梳理總結,從而推動志願服務工作長效化發展。

  志願服務制度化的具體啟示包括:一是完善志願者組織管理制度。建立志願服務組織管理標准,對全市志願服務組織實行標准化管理,探索建立退出機制。在推廣電子義工証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志願者注冊、培訓、服務時間記錄等相關制度。二是完善志願者長效激勵機制。在社區推廣“愛心銀行”,探索建立志願服務積分通存通兌、延時使用機制。推動將參與志願服務作為入黨入團的基本要求和黨團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推動出台《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細則,將志願服務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市民文明行為檔案,探索以志願服務折抵不文明行為的罰款處罰。三是完善志願者培訓制度。堅持志願文化理念培訓和專業服務知識培訓相結合,加強醫療、法律、交通安全、社會救助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培訓,完善基礎培訓、專業技能培訓、骨干領袖培訓等多層次培訓體系。

  前不久出台的《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發展規劃(2014∼2018)》明確將信息化作為未來全國志願者平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青年人是名副其實的網絡新媒體一代,這就要求志願服務工作必須主動迎合青年的這一群體特征。信息化手段的運用一方面為志願者的組織、動員、宣傳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和視角,另一方面也為志願服務項目的對接、運行、評估開辟了高速、便捷的通道。

  具體來說,其啟示包括:一是做好智慧型“志願者之城”信息平台后期開發完善工作。結合深圳智慧城市建設,整合社會資源,繼續完善以“一庫——志願服務數據庫”、“多應用——服務項目PC端在線發布、POS智能機實時考勤、志願服務地圖動態更新”為核心內容的智慧型信息平台建設。二是建立信息化管理機制。全面推廣電子義工証,完善全市統一的志願服務信息平台和志願者數據庫,實現全市志願者注冊、招募、培訓等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志願服務項目發布、參與、績效評估的信息化管理。三是完善供需對接機制。加快推動志願服務數據的多終端應用,實現志願服務項目的“無線發布”和“地圖式”展現,實現志願服務組織、志願者和市民的有效對接。

  不可否認,深圳市的志願服務工作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距離。同時,志願者作為構建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民間大使”,在展現國民良好素質、鞏固中國與受援國友誼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志願服務國際化既可以豐富我國對外援助的內容和領域,又有助於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綜合素養突出的優秀青年人才。

  其具體啟示包括:一是建設國際志願者隊伍。由共青團、外事部門聯合組建一批國際志願者隊伍,積極服務國際賽會展會、參與國際交流,參與舉辦“深圳周”等國際性活動,助力國際化城市建設。開展“市民講外語”等活動,提高志願者的外語水平。二是開展國際志願服務項目。堅持“走出去”,繼續推動教育、文化、衛生、外事等部門,派遣志願者參與國際志願服務項目。堅持“引進來”,推廣福田、南山組建國際化城市志願服務隊等做法,引導境外志願者組織有序參與深圳志願服務。三是加強志願文化國際推廣。建立一套便於國際交流、符合深圳形象的志願者形象識別系統,創作和推廣一批符合國際主流、體現深圳特點的志願服務主題文藝作品,增加反映志願服務的公益廣告、主題演出數量,促進深圳志願精神的國際傳播,增強志願文化的社會滲透力和時尚影響力。(案例提供:中國浦東干部學院)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ENGLISH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0]5494-1075號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258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008號